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,云南工业曾绽放出了令人爱不释手的“五朵金花”:山茶牌电视机、春花牌自行车、兰花牌电冰箱、白玫牌洗衣机和茶花牌汽车。遗憾的是,如今在各地市场上却再也见不到这“五朵金花”的踪迹。这些曾经享誉全国、让云南人骄傲的品牌也已成为了过去……
而如今,让人痛心的是,云南人的又一工业品牌——“999”电池也已玉殒香消了。
2009年,“999”电池几经多次生死挣扎,公司进入破产清算程序。11中旬,电池厂参股的职工拿到他们的股金与补偿金,从此与电池厂再无瓜葛。
1958年,从15个人在出租民房里用手工制造出4只电池开始,51岁的“999”牌电池走过了鼎盛、改制、技术革新等坎坷之路,最终没能逃过破产命运。去年,“999”商标以27万元的价格贱卖给杭州一家电池生产企业。红河州一张引以自豪的“999”名片从此陨落……
辉煌 36次试制造出4只电池
产品紧俏实现零库存时代
1958年4月20日,在厂长谭子胜带领下,位于蒙自县城阁学街的电池厂成立,当时的电池厂租住在一个面积200平方米的民房里,职工有15人。设备只有3只瓦缸、1支波梅表、1只量杯和1个电压表。谭厂长经过36次试制,终于制成4只电池。电池厂的老员工回忆称,当这4只电池成功制造出来,老厂长谭子胜与15名员工拥抱在一起,庆祝这一伟大的时刻。从此,云南边陲的蒙自县终于有了自己电池产业。
1964年,工厂引进广州永跃电池厂的技术和部分设备,以卧式打电机取代人工打电芯,机械化生产逐步代替了手工操作,R20型全封闭电池正式问世,这一年,经过注册的“999”牌商标正式启用。
由于历史的原因,999牌电池产业发展缓慢,直到1980年,“999”电池在政府的支持下,才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,并达到年产量3304万只。受市场经济的变化,1989年,“999”电池走出了国门,厂区占地面积增加到4万多平方米,职工人数达到1055人,年生产电池10290.67万只,产品销往省内外百余县、市及越南。
因过硬的质量得到国内客商与用户的好评,“999”电池出现供不应求的场面。当时的蒙自县县长李增耀回忆说:“1991年和1992年,那时的‘999’电池门外,停满了各种货车,有的客商都直接在车间外等候,出来一件货就直接装上车,厂里都是零库存。”
厂里的职工老赵说:“为了满足客商的需要,厂里的干部除了日常工作外,下班后直接到车间支援生产,所有的员工的干劲都非常高。那个时候的电池供不应求,有些经销商为了尽早拿到货品,走后门、找熟人。”
夜深人静的时候,蒙自县城的人都休息了,而电池厂里的却是灯火通明,生产的、拉货的,一派繁荣的景象。也就在这几年,蒙自电池厂盖起了“三九电池大楼”,9层高的大楼成了蒙自标志性建筑。而在那时,想进电池厂也不是那么容易,除了学历还要有关系,不然别想进电池厂。 李增耀老县长说:“当时的电池厂是蒙自骨干企业,有上级领导来考察,电池厂是必去的地方。”
正是看到电池厂的美好前景,在云南省领导的支持下,1992年,公司进行增产扩能的技术改革,并引进了台资。一个总投资3506万元,年生产2亿只电池的技改项目实施于1995年全面竣工投产。当时的省长和志强还为电池厂题字:“开发高新技术,大胆开拓国内外市场”。
1992年、1993年、1994年,蒙自电池厂连续三年被评选为云南省百强企业。1994年,经济效益居全国行业第二位,国家边陲明星企业还引来了越南、缅甸、日本、老挝等过友人的考察,产品也畅销国内16个省市、多个东南亚与非洲国家。1997年,“999”牌电池被评选为云南省首批省名牌产品,获得国家自营进出口权。2000年,出口销售达到3940元。 |